(一)拟订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政策,起草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
(二)组织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产业、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旅游业发展,拟订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三)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活动,指导全市重点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旅游整体形象推广,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对外合作和国内国际市场推广,制定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 推进全域旅游。
(四)管理全市文艺事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创作导向,指导、推进全市艺术、广播电视创作生产,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文艺作品,推动各门类艺术、各艺术品种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资阳特色文化传承发展。
(五)推进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推进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六)推进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科技创新发展,推进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推动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七)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
(八)组织实施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资源普查、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广播电视产业、旅游产业发展。
(九)指导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市场发展,依法规范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市场,对其市场经营进行行业监管。推进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十)负责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综合执法,查处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督查督办大案要案,维护市场秩序。
(十一)负责管理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合作与宣传、推广工作,组织大型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活动,推动中华文化、巴蜀文化、资阳特色文化走出去。
(十二)管理和指导全市文物保护利用与考古工作。组织开展文物资源调查、登记、建档。负责组织遴选、申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指导各县(区)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等工作。组织协调重大文物保护、考古项目的实施。组织管理基本建设涉及文物保护相关工作。组织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协调、指导和监督文物安全工作。
(十三)组织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协同相关部门负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申报和监督管理工作。
(十四)指导博物馆建设管理和业务工作。指导和监督社会文物管理工作。组织指导文物和博物馆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科技保护、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推动文物和博物馆领域装备技术提升。
(十五)负责对各类广播电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对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进行管理。负责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监测和安全播出的监督管理,指导、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十六)监督管理、审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的内容及质量,指导、监管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监督管理全市性重大广播电视活动。组织实施广播电视节目评价工作。
(十七)指导、推进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十八)负责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对文化旅游园区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制定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十九)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审批服务便民化等工作。
(二十)完成市委和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十一)职能转变。以人民美好生活为引导,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用好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社会投资等新动能,促进文化和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提升文化软实力、旅游竞争力。加强全市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和对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管。加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广播电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和旅游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文物交流和科技支撑,强化文物安全。
联系方式:028-2611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