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资阳市委:
你委提出的《美高梅娛樂城加大资阳非遗文化与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力度的几点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资阳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较多,异彩纷呈。截止目前,美高梅娛樂城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项;30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4个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形成了中、省、市、区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6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4人、市级7人、形成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梯队。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区县级54人;现有6个非遗传习基地、7个省级非遗体验基地、3个扶贫就业工坊。各县(区)政府在规划制定、资源普查、资料整理、学术研究、活态保护、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以安岳为例,成功申报非遗项目19项(含县级12项),有代表性传承人20名、省级体验基地2个、市级传习基地2个、市级就业工坊1个,安岳县文化馆是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形成普查成果20项,收集文字200万字、照片2500张、录音522小时、录像358小时、档案53盒;运用文字、图片、音像等方式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处理保存,为传承人建立了电子档案。
二、资阳非遗文化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一)振兴传统工艺
立足资阳产业发展优势和地方文化特色,以支持传统工艺和特色文化创意产品为重点,帮助美高梅娛樂城的安岳石刻、安岳竹编及东峰剪纸等非遗项目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鼓励系列文创产品创新研发,推进美高梅娛樂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的结合,通过各类节庆文化活动搭建线上线下展示、展销平台,实施传统工艺振兴。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市文广旅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出台了《资阳市传统工艺振兴实施计划》,重点培育优秀传统工艺优秀工匠,提升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获得感,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建立3个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两节山老酒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主动与农户“搭桥”,帮助35户农户发展有机高粮1000余亩,由公司为提供种子、薄膜、技术指导,由村及镇政府作为见证方同公司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和保底价回收的“三方合同”,实现人均增收800余元。翠竹轩竹编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采取“个人+合作社”抱团发展模式,目前,合作社拥有86个精加工手艺人,吸收了160余名手艺人为合作社成员,辐射带动全县85%以上乡镇800余人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增收2400余元。在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加强阵地建设
持续推进国家、省、市、区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习场所、传承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四川两节山酒业有限公司、安岳翠竹轩竹编工艺专业合作社等非遗传承展示场所建设。目前,美高梅娛樂城共有资阳市及雁江区两个非遗展示中心;建立了安岳竹编传习基地、两节山老酒传统酿造技艺传习基地、乐至川剧传习基地、东峰剪纸传习基地、安岳竹编——安岳翠竹轩竹编工艺专业合作社、乐至烤肉——美高梅娛樂城李良国烤肉店6个非遗传习基地,初步形成非遗传承传习网络;石岭两节山老酒酿造体验基地、临江寺豆瓣技艺体验基地、东峰剪纸体验基地、安岳竹编体验基地、安岳武台演战高狮体验基地、乐至川剧体验基地、安岳石刻体验基地7个基地入选四川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体验基地;安岳县文化馆被评为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三)助力乡村振兴
建立两节山老酒、翠竹轩竹编、石佛挂面3个非遗扶贫工坊,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进一步融入到乡村振兴,充分调动非遗企业和传承人及周边群众的积极性,大力支持非遗企业创新、传承人创业,加强对乡村非遗人才、文化能人的培育,让非遗带动乡村产业兴旺、村民致富,探索出“非遗+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2021年,资阳市非遗项目东峰剪纸传承人刘绪阳被评为四川省首批100个乡土文化能人。
(四)文旅融合发展
以非遗项目为核心,持续加强非遗体验基地建设。同时,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推出4条精品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及1条非遗旅游线路,串联临江寺豆瓣厂、陈毅故里及安岳圆觉洞景区,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通过非遗带动旅游,通过旅游宣传非遗,对擦亮“蜀人原乡 魅力资阳”文化名片、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振文旅企业精气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挖掘整理,夯实非遗保护基础。以建立项目名录、保护项目为主要工作抓手,把传承人的保护放在关键地位,把抢救性保护放在第一位,运用生产性保护等积极保护的方式,建立立体、系统、整体的保护环境。在充分利用现有非遗普查工作成效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全市非遗资源调查,做好查漏补缺和新资源挖掘,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全市非遗的类别、数量、分布状况、历史沿革、传承人员、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建立档案资料库和电子数据库。着力对市级濒危非遗代表性项目和70岁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同时积极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生产、开发,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利用和发展。
(二)加强非遗宣传展示,提升非遗保护意识。按照县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强化推进县(区)级非遗展示中心等四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为非遗常态化展示提供良好平台。依托“文化遗产日”、民俗节庆等载体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开展多形式的动态保护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传承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依靠舆论引导,依靠有效的宣传与教育,使非遗保护不断深入人心,营造全民参与非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
(三)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非遗保护传承合力。一是坚持全员参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机关、学校、企业、村(社区)等城乡基层,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都要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二是加强人才保障。积极争取协调,引进专业人才,提高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激励和扶持力度,对优秀传承人给予生活补助,为签约传承传统技艺的年轻人提供资金支持,激励他们保护、传承非遗文化。
(四)加强合理利用,推动非遗+模式深度开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转化利用中,积极探索、寻找非遗+“文化、旅游、农业、扶贫、互联网、科技数字”模式,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开发非遗手工艺品、非遗文创产品、非遗表演、非遗服饰、非遗医药、非遗景观、非遗餐饮、数字化非遗,打造非遗文化品牌。加强 非遗与农旅的深度融合,用非遗文化元素提升农旅融合项目的特色性。将石刻、泥塑、竹编等技艺融入农旅项目景观打造,使农旅园区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资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6月28日